close

一位縱貫三國歷史最重要的角色,不僅在攻城掠地上有過人的戰績,在文學史上也留下不少令人深刻的著作,對國家發展也多有著墨,如被無情峰火洗滌的北方也在他統治下恢復了繁榮生機,這個人就是「曹操」。


 

對於「曹操」的文學創作,我的最愛莫過於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縱使歷史給了他「奸雄」的稱號,但仍不改我對他的喜好,在那種亂世裏,先是憂國憂民,為國擔憂,在知道國政已經到了腐敗難以根治時,順勢的利用權力與兵力來做強力政改,並使自己統治內的領地,國豐民安,這樣的人,和只打著口號,卻讓百姓們活在水深火熱下的其它統治者相比,不是更加突顯出其德澤嗎?


 

臨可「創新」也不要拘泥於原來的「八股」,在那個皇權天生的時代裏,「曹操」開創了一個不同的格局,後人以當時的時光背景,忠於國主之心,給了他一個「奸雄」之名,但如我前面所提及,一個被戰火洗滌的北方,要恢復繁榮有多麼困難呀,若他真是一位不為百姓著想的人,只顧魚肉鄉民之人,那他又何需去管百姓們的死活呢?只能說時代環境的不同,對人與事的定義自然不盡相同。

 

 

另外,在去年,內地上演的「新三國」,其實就多了很多不同以往的內心戲詮釋,也多了許多被近代人們開始推論的另類策略定義,如孔明為何堅持七出祈山,實則可能是因為失去了荊州這個絕佳的運籌地理,必需要再找一個類似的地區(西涼)來彌補自己心中的戰略應用,當然該劇也對「曹操」這角色有多有著墨,如定軍山被圍時,曹軍適時的也出動了援軍,但為何遲遲不出手相救,而導致主將「夏候淵」兵敗被殺,在該劇中由「司馬懿」這角色為「曹操」說出心聲,不是不救,而是救不了,就算急行軍前去,也只是增加更多的傷亡而已,所以只好痛定思痛,忍痛放棄救援,這就是當權者不得不全面顧及所有一切,而做出讓最少傷害的選擇。

 

 

有權有能者,有幾人能故守初衷,人性是自私,在那個槍桿子出政權的時代裏,生命就像螻蟻,隨時會被踩滅,什麼人讓人民有飯吃,能過安定平穩生活,那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仁君,所以「曹操」也許無法成為忠臣,但至少在國家的發展上與文化的貢獻上,他卻也功不可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ing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