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資策會宣佈台灣網路購物有可能因為景氣低迷而造成衰退,
衰退若已是事實那商家下一步要怎麼做呢?

網路與實體店面最大的不同,
我想人人都有大致上的了解,
就是不用負擔高價的房租、大量的店面裝潢,
以吸引消費者進門來消費,
而是純透過網路來吸引消費者,
其實這是一好也是一壞的二面刃,
好的是進入成本低,所以門檻也低,
但壞的卻也是因為間檻低,所以競爭者眾,
當然它也具備先進入者有其先機的優勢,
後進者則需以些許技巧來吸引客人,
這點也讓我們看到了「賠錢生意有人做」,
例如:一元免運費商品的手法,

再來談談基本的網路商店問題,
網路購物的流程不外乎:網路平台->商家->消費者->網路平台(金流),
在平台業者的協助下,
商家其實要負責的已經變少了,
尤其金流與物流皆有大型企業的協助,
金流(網路平台業者提供)、物流(貨運與宅急便),
那麼商家要注意的僅是上架商品、訂單確認、商品庫存、包裝,
這其中我想談的是上架商品的資訊,
有好多商家都忽視了不少細節,
舉例來說:當一個商品是盒裝時,
容量、數量、商品特色、使用方法(食用方法),
是必要供給消費者的資訊,
然而有太多的商家都把數量忘記了,
這樣會造成商品的透明度減少了一半,
不是每位消費者都知道這個品牌商品應該是幾包入,
這是要由業者提供的,而不是由消費者來猜,
談到品牌也讓我想到另一個問題,
網路購物雖然方便,但它多了一道手續「物流」,
這個手續是一個成本的開銷,
要由消費者付擔還是業者呢?
站在商家的想法一定要給消費者負擔,
那問題就來了,
如我最近看到一個新開的網路商家,
它賣市面上常看到的3合一咖啡,
它的價位和大賣場相同,但卻需要多一個運費,
約當要付市價1.5倍才可以購入此商品,
那它的競爭優勢也盪然無存了,
這點說明了,網路購物進入容易,競爭者也眾,
在價格透明化,詢價/比價容易下,
除了有服務消費者的心,
更要有自我特色的商品,
再大的餅誰都可以畫,
但要吃到可得憑點本事了,
成本雖小,但沒收入一樣是賠,
想跨入網購市場也要有三兩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ing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