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是很多人心目中夢想,

只是擁有,這個需求是大筆資金堆積才能達成。 

(photo by 401(K) 2013)

 

 

 

給需求法則,泛指在需求與供給二者間相互牽引的關係存在,

當供給大於需求時,產生的供過於求,將可能使商品售價與利潤向下滑動,

相對的,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將是商品售價向上揚升的局面,

然而,在壟斷或者寡佔市場下這法則是不適用的。

 

而影響供給面的,通常為以下六大因素影響:

一.生產商品的代價

二.投入品價格的變化

三.技術的變化

四.自然環境的變化

五.獲得信貸的難易程度的變化

六.預期的變化

 

就本篇以房價為商品來做為舉例內容,針對第一與第二項來說,

不外乎近年來的土地取得成本上揚,與建材的成本變動,

一棟新建築的新舊分別,

光從外表來判斷的話,可由外觀的建材,如瓷磚來初判其屋齡,

而建築技術的成熟與裝瀇的格調則說明著第三項內容,

第四項與第六項,可用都市更新與人文解讀,

那麼,是什麼造成供過於求的房屋越來越貴呢?

想必第五項得背負起這推卻不了的重責大任了。

 

什麼樣的人有能力推出建案?

想必財富得過人,也就是在資本主義下隸屬上層的少數人士,

這樣的條件式符合著供需求法則不被適用的排外因素,

因為在少數人能決定的市場中,完全競爭是不復存在的,

相對的,還可能會彼此相互結合一同推出建案,

一起把餅做大,一同獲取高額利潤,

繼而行一條龍經營,全面得利,

然而,在連帶供給下,買房後,對添購傢俱等,

必備的連帶需求也會被帶動,

可是,由於是少數人主導著市場價格,

幾近所有的需求,被全面性的壟斷,造成了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局面,

也使其成功的推動房價向上,這點在新屋的價格上可見一般。

 

然而最重要的是,是誰當起了這拉高房價的推手?

如上述所提及的供需法則第五項,

在低利的市場下,如何提高報酬是眾家銀行苦思的經營之道,

其中借貸所能得到的利息收入,自然是最令人在乎的,

舉例來說,市場上明明舊屋出售數量明顯高過於新屋,

而自住客與投資客在資金上的取得,卻因銀行對舊屋殘值估價,

而使貸款成數往往較於新屋低了一大截,尤甚者可能超過五成之多,

試想舊屋貸款成數不高,那自備款自然就被拉高,

若一間售價六百萬的舊屋,僅能貸到四成,也就是二百四十萬元,

那自備頭期款就必需為三百六十萬元的現金,

相形之下,一間新屋售價九百萬元,在交際手腕高的建商手裏,

貸到七、八成,不無可能,

在貸款成數高,自備頭期款相對就減少,先不論優惠利息為幾年,

反正只要新屋賣掉,債權自然跟著移轉,

只是,貸的越高,利息壓力自然也就越高,

聰明的是誰?誰又是最後一隻老鼠?

對於這筆爛帳,擦屁股的又是誰?

慢慢的,時間會一一做出證明。

 

 

 

 

 

推測都只是假設,最後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ing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